什么样的选题要谨慎选择?
政治敏感不选,教改选题慎重。
这些选题慎重选,不代表期刊不能发,期刊能发,但是你的文章不一定能发。如果你写了这一类的选题,可以提前做好降级发本科学报的准备。
①政治敏感,诸如:港澳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导人相关……
这些,我们可以统称为“大思政”论文。大思政类的选题尽量不碰,原因在于:
一、写思政的人太多了,相关的选题已经很饱和,学术新人比较难写出深度、写出新意;
二、思政论文可以发,但是一般发的人多是在行业内比较有知名度的;
三、政治类的选题不太好审核,如果期刊本身是做相关研究的肯定没问题,比如《统一战线学研究》,但是大多数期刊会主动避开这些选题,以免踩雷。其中,“避如蛇蝎”的当属普刊,96%的普刊已经拒绝收大思政大政治类的论文。
注1:思政不好发,不代表思政不能发。上面已经提到,除非我们本身在思政领域确实有话语权,能写高质量的文章,不然不要轻易写思政。
注2:政治不建议涉及,不代表不关注政治。关注政治是我们学术研究的一环,我们学术圈更应该清楚国家和社会当前的关注点、问题点在哪里,并且能够用我们的学科研究去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②教改选题。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教改类论文的产出。某211高校,理工类老师评职称除了要有学科核心外,必须有教改类的核心期刊,否则也是评不上的。但是教改论文占期刊市场的份额太小了,不光是专科类的核心期刊不收教改文章,就连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也不大量收教改论文。
在高校大力推崇教学改革的时候,为什么教改论文越来越没有出路?杂志社编辑认为,当前的大部分教学教改类论文已经变成高校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总结,缺乏理论探讨,已经不能算作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种报告文学。
注:教改论文只要写的出彩,也是能发核心期刊的。我们应该关注论文质量本身,而并非哪些期刊能收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