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每年有那么多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也就意味着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研究生论文。要每一个学生的论文都有所创新,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特别是硕士论文,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甚至还有一种摆烂的心理:反正我的论文就这样,最后老师怎么都会让我过的,创新不创新无所谓。
“论文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创新?”估计不少导师都听到过这句话,甚至被学生直接这样怼过。问题在于,果真如此吗?研究生论文真的不需要创新吗?
每年的毕业季也是答辩季。导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论文有什么创新?导师们在评审论文的时候或者参加答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篇论文是否有所创新?如果没有什么创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让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通过外审或者答辩?或许这是不少参加评阅或者答辩的老师们的共同遭遇、共同难题和共同心声!
于是,我们需要讨论如下问题:何谓毕业论文创新?为什么要进行毕业论文创新?如何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创新?为了表述的方便,在行文时,有时候会用论文创新来代替毕业论文创新,把毕业论文作者称为研究者。
关于研究生论文创新,指的是论文在研究问题、研究资料、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等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能够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推进,能够呈现出研究者的一些新的创见和新意。
当然,不可能要求研究者在所有方面都有所创新,只要能够在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能够有所创新,也就不错了。一定要让读者,特别是评委老师对你的论文的新意有所发现,能够读出你的文章的一些亮眼的地方。这些往往就是文章创新的地方。
研究生论文创新,是评价研究生论文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作者个人创见的论文,在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后的学位论文抽检中往往都比较“危险”。
因此,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做有些新意的选题。但是学生经常会自己去选择那些没有什么新意的选题,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论文很难有所创新。那些完全没有什么新意的选题,在外审、正式答辩和答辩后的抽检环节,被视为不合格论文的概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