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SCI论文给了大修,修改后还会被拒稿吗?

大修是论文发表sci期刊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论文大修意味着论文存在显著的缺陷但具备潜在的价值,期刊给予“挽救机会”。那么,sci论文大修,接收的概率大吗?通过率还是非常大的。

大修的含义

sci论文大修指稿件整体质量还可以,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较为严格的问题或较多细节需要修改,必须进行深入结构性调整和完善。大修通常涉及实验方法的补充、数据分析优化、结论逻辑的强化等核心内容的改进。

大修≠拒稿

而是重要机会! 只要:

1. 全面回应审稿意见(尤其实验和数据问题)

回复审稿意见时,避免遗漏或回避某些审稿意见,建议作者全面回复审稿意见,即使有不同意或不接受修改,也要说明原因,在每一点意见后面提供清楚详细的回复,一定要确认编辑和审稿人所有提出的点都回复了。

2. 提升论文严谨性与可读性

对数据、分析方法类的Argue一定是要建立在按照审稿人意见分析后、列出相应结果的基础上,加上相应参考文献作为佐证进行的。对观点类的Argue,一定要有足够的、权威的参考文献作为基础,有条理地分点阐述,并按照正文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3. 与编辑保持专业沟通,最终录用概率可高达80%以上

要写好回复信,因为杂志社主编主要通过看这个回复信来判断作者是否对文章认真修改了。作者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回答,并明确指出在修改稿中的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修改。

大修后的结果

1. 直接接收(Accept):约占 30%-50%,常见于修改彻底、意见回复清晰的sci论文。

2. 小修(Minor Revision):约占 40%-60%,需解决sci论文的语言、格式等细节问题,通常 1-2 周内完成,接收率接近 100%。

3. 再次大修(Re-Revision):约占 10%-20%,因核心问题未解决或回复不充分导致,需更深入对sci论文修改(可能更换审稿人)。

4. 拒稿(Reject):少数情况,多因sci论文修改态度敷衍、数据造假或学术不端行为。

SCI论文在经过大修后被接收的概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作者能够认真修改并充分理解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同时选择适合的期刊,那么大修后的接收概率通常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