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暨院士制度建设70周年,也是新一届院士增选的重要年份。
日前,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今年将按照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部署要求,稳妥有序完成院士增选工作。
“院士”,是我国科研和学术界的最高学术荣誉。于高校而言,他们是科研征途的引路人,不断突破科研瓶颈,承担重大项目……对于非“双一流”高校的发展而言,拥有院士的加持显得更为关键:院士阵容对于学校科研方面的突破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校冲击第三轮“双一流”时也将增添极大优势。
汇总统计了近5届两院院士增选中,非“双一流”高校内有希望在2025年院士增选中冲击“院士”头衔的学者们,以供参考。
筛选原则
根据两院院士增选指南,对近5届有效候选人名单进行筛选,筛选原则如下:
已当选两院院士者不纳入名单;
2019、2021、2023年连续3次被提名的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下一次增选年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故不纳入名单;
年龄超过65周岁(按2025年增选年计算)的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不纳入名单。
需说明的是,本文所列学者工作单位为该学者在最近一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的工作单位,结合公开报道做了部分修正,与学者实际现职单位可能存在出入,信息仅供参考。
(注:汇总名单含2015、2017、2019、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及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15、2017、2019、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和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据筛选,共有62所非“双一流”高校的学者有望冲下一轮院士增选。其中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拥有候选人最多,共4人;其次是广东工业大学等9所拥有超2位候选人。
增选预测:中国科学院院士储备
据统计,共有17所非“双一流”高校(高校医学院/部、附属医院、直属研究所等一并纳入高校统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