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Nature、BMJ等顶刊提醒:警惕“写”即出版的掠夺性期刊!!

在学术研究道路上,每位研究者都期望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及时而正当的认可,尤其是在论文发表方面。然而,当我们急于见刊、渴望发表成果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掠夺性期刊”的陷阱中。这些所谓的“掠夺性期刊”并非真正关心研究质量和学术价值,而是以骗取作者投稿费为目的。

2025年1月6日,5大医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包括Nature、NEJM、JAMA、Lancet、BMJ,在一篇名为《Predatory journals: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ir prey?》的社论中同时探讨了该如何避免落入“掠夺性期刊”的陷阱。这篇社论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掠夺性期刊的伤害,并提出了保护学术研究者免受其侵害的方法和建议。

“掠夺性期刊”是什么?该如何避坑?

“掠夺性期刊”或“写即出版”期刊是追求高额出版费而出版作者文章,却不提供合法期刊所应有的服务和声誉。这些期刊通常通过精美的网站伪装成专业学术期刊,但却存在多个特征可供辨别:过度邀稿、虚假承诺极快处理周期、缺乏透明费用、缺乏同行评审实践、模仿知名期刊品牌、伪造指标以及未经授权使用知名人士身份作为编辑等。

“掠夺性期刊”存在的危害不容忽视。尽管已臭名昭著,其数量仍在迅速增长,仅2021年数量就超过15,000种。通过广撒网和垂直搜索方式邀稿是它们常用手段,猎取作者的好奇心和渴望出版的心态。然而,高昂的出版费并不意味着高质量;这些期刊往往忽略文章质量、审稿不严,导致研究者经济损失、学术声誉受损等问题。

为避免“踩坑”,提出“SWLD”四步骤:
停(Stop)保持清醒判断;
看(Watch)选择合法出版商,使用ThinkCheckSubmit.org进行验明正身;
听(Listen)查找期刊评价、寻求意见;
记(Document)留存投稿纪录,确认出版流程和费用。

科研者应踊跃提问、多方查询信息,以确保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有声誉、合法的期刊上,避免经济和学术损失,维护学术诚信。要牢记,只有通过严格的审稿和支持机构的合法实践,才能确保研究者的努力和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推广。

部分掠夺性期刊名单

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误投!而误投劫持性期刊会导致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受损、研究成果无法被认可和传播,同时浪费科研经费,影响职业发展和后续项目申请,对个人和学术界造成负面影响!

毫无投稿经验,不知如何避坑?多年投稿经验,【科检易学术】年均协助1000+SCI发表的团队可以帮您!规避误投风险,保证正刊录用!

完稿文章可免费评估   通过后最快2个月录用

规避高中低预警期刊,晋升/毕业100%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