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发声!王焰新代表:坚定支持学科特色型大学争取“单项冠军”

"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更需努力发展一大批在各自学科领域独具特色的学科型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代表,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加强学科型大学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全国拥有3074所高校,各类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达到4763.19万人。王焰新认为,为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迅速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向“强”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建设一批实力雄厚、整体水平高的世界一流大学,还需努力发展数量众多的学科型大学。

“学科型大学”指的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显著比较优势和独特特色的大学。这些大学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实力,在满足特定社会需求方面拥有良好传统,并对相关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刻理解。

王焰新告诉《中国科学报》说,学科型大学应该是为国家建设需求而生,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长期致力于深耕特色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底蕴。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学科型大学数量庞大,学科领域深度广泛,与国家和地方的行业、产业联系更为密切,一些高水平的学科型大学在某些领域甚至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学科型大学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他分析,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学科型大学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很多学科型大学仍然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例如,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和评价体系过于强调“综合冠军”、“整体优势”和“综合指标”,同时存在过度固守“帽子”和“身份”的思维习惯,这些都影响了学科型大学的发展。

此外,学科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整体大学比较中并不占优势。尤其是由于学科型大学主要以理工科为主,它们更注重实际工作,更少夸夸其谈,这使得这些高校的声音相对较弱。

另外,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政策和资源投入力度存在差异。例如,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学科型大学在获取资源、吸引人才和社会声誉等方面长期处于相对劣势。

王焰新建议,要从战略高度研究学科型大学建设发展问题。比如,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学科型大学的建设制定国家和地方的专项行动方案;统筹中央、地方、行业和产业力量,为学科型大学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涵盖办学自主权、人才、经费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他建议深化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和评价改革,支持学科型大学争夺单项冠军和区域冠军。结合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学科型大学建设评价问题;强调以贡献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打破大学资源投入和评价中的“身份”陷阱和以大而全的定量指标为导向的观念,不以大学的“帽子”来衡量投入,建立以质量定性评价、促进发展增量为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

他还建议推动学科型大学的转型升级。根据需求制定紧缺关键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重要学科建设和重点领域发展等重大战略,促使学科型大学更主动地对接国家战略,更主动地回应行业和产业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四链融合”(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更主动地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

“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将建强学科型大学与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统筹起来,通过双管齐下、同等重视、全力支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必定能够形成高等教育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王焰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