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疗领域发生了两则略显荒唐的新闻。
一则发生在不久前,一篇来自西安市红会医院的论文刷新了学术界的认知。在这篇英文综述文章中,出现了三幅由AI绘制的插图,展示了大鼠长出四个巨大睾丸和一根与身体长度相媲美的阴茎。细胞信号示意图更类似电路图,伴随着各种晦涩的文字标签,有些插图元素甚至看起来像是“甜甜圈”或“披萨”。
在网友和医疗同行的嘲讽中,这篇文章在发表仅三天后便被撤稿。尽管AI绘图存在明显问题,但人们关心的是:三位来自脊柱外科的临床医学从业者,为何要发表一篇与精原干细胞相关的综述?作者是如何能够提交如此离奇的论文?而期刊又是如何审稿通过的?
另一则新闻涉及基金申请。2023年11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了24起不端行为案件,其中一起涉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的一位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及其研究生。通报指出,该副主任要求研究生代为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后者竟从第三方机构购买他人的申请书,并稍作修改,用于自己作为导师的2023年基金项目的申请。
令人质疑的是,该项目的标题与南京一家医院几年前标书的标题一字不差。进一步调查发现,南京的项目实际上是一份多年未中标的标书,不知何故流传到网上,竟成了基金标书贩售商口中的“国自然五大经典中标案例”之一,并附有“国自然3年内包中,不中100%退款”的承诺。
这两个案例对公众来说可能都令人“炸裂三观”。然而,在医疗领域,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而涉及论文工厂的论文买卖更是泛滥成灾。近年来被撤稿的论文中,医疗领域一直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值得指出的是,医生,作为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群体,有相当一部分却深陷于论文和基金项目的纷扰之中。没有论文,医生难以获得副高职称;没有基金项目,在许多医院难以晋升至正高级别。反之,如果没有高级别职称,获得基金项目的机会较小,也更难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这形成了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循环。而正高职称不仅代表更高的薪资、退休金和更多的荣誉,还意味着手术水平的不同,以及更多话语权的拥有,甚至在一些医院,退休返聘也仅限于正高级医生,而具有副高职称的医生很难涉足其中。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三位来自脊柱外科的医生为何会发表一篇与精原干细胞相关的综述,无论这是否是他们的专业领域或理解的范畴,这些论文都可能为他们赢得更多的利益。而那位恩施的副主任医师,则可能为了能够晋升为主任医师或升为主任,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视为提升自己地位的利器。
问题是,善于发论文的医生一定是优秀的医生吗?显然是否定的。一个业务娴熟的临床医生通常是通过无数次手术和其他实践经验积累而成,他的门诊通常庞大繁忙,很难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和论文写作。相反,从事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须全身心投入才可能取得成就。如果医生将全部心力用于科研,又如何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这似乎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一档相声综艺节目中,一位来自名校的理工科博士送给郭德纲自己写的三本关于相声理论的书,他指着其中一本对郭德纲说:“估计您能看懂这本。”这是一则娱乐节目中的笑话,但在医疗领域,某些学术权威虽然在论文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