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水刊“,虽然网上都会有传言说是“学术污点”,容易影响自己的前途,但总的来说发水刊并不是造假学术不端或者发表在“假刊”(比如有的杂志只要给钱就能买论文发表,甚至文章都不需要自己写,这种杂志确实碰不得),本质上并不属于踩红线行为,并不是发生个一次就能毁了自己学术生涯那种。
同时,我们评价一个文章还是更多的要看它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出处,有的时候发水刊并不一定是因为文章本身质量有问题,而是因为一些信息差(比如有的人收到了水刊大户的邀稿,一查IF也还可以,并没有深入了解其名声)或者其他原因(比如短时间内要发文章毕业,邀稿自然来者不拒)选择了水刊。
事实上国内外大佬几乎每个人名下都有那么一部分发在预警期刊上,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申院士拿国重。总得来说,水刊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是要看水刊本身质量和录用规则,发表的水刊文章占了自己总发表量的多少和自己文章本身的质量。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点:
01、水刊本身质量和录用规则
"水刊"一词严格意义上来说,通常用来指代质量较差、内容空洞、缺乏学术严谨性的期刊或刊物。这类刊物通常缺乏严格的学术审稿流程,容易接受质量较差、缺乏原创性的稿件,并且它们的出版标准和学术声望通常较低。发表在这样的刊物上的文章往往不被学术界和专业领域认可,甚至可能被视为学术水平不高或不严谨。水刊可能由一些不正规的出版商或机构经营,其目的可能是通过作者支付的出版费用来盈利,而非通过严格筛选高质量研究来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声誉。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付费发表”或“开放获取的滥用”,因为作者通常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使他们的文章在这些刊物上发表。
客观上来说,现在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来界定谁是水刊谁不是,而网络上大家口口相传的“水刊”很多时候成了OA期刊/需要交版面费期刊的代言词,很多时候水刊这两个字是被扩大化了,一些相对高影响因子(>10)甚至NC也难逃被人口嗨“水刊”,这个广义上的水刊其实包括了很多审稿规范化的期刊,只是其在那个影响因子区间内跟其他期刊相比会更好发一点,又或者是存在部分文章水平明显低于同等水平杂志上的发表内容,又或者是存在一些“坊间传言”影响名声。
客观上来说,同等IF区间里面,一些“水刊”的整体水平是会比普刊/顶刊偏低,但是也不应该否定发表在水刊上的每一篇文章;同时,假如这个杂志本身的审稿流程是科学规范的,不存在造假/论文买卖这些不良行为,就不应该认为在该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都是“踩红线”“毁生涯”,也没必要掖着藏着。
02、水刊占比和文章质量
找工作/升学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几篇水刊的确是正常现象,不能就此否定这个人,但是假如一个人的简历打开,发表的论文里80%以上都在所谓的“水刊”上,那自然难免让人怀疑/质疑其学术水平。毕竟SCI库里有茫茫多的杂志,每次有文章都放着普刊/顶刊不选非要选水刊,那难免会让人觉得你的水平是不是够不上别的杂志,只能靠水刊来救命。同时,自己论文的内容和水平也非常重要。假如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发表里面大部分都是用一个套路在一堆水刊上刷文章,只有广度没有深度,那自然会被人低看。假如部分文章甚至存在数据问题和逻辑上的不严谨,那就更难让人高看一眼了。因此,水刊这种东西偶尔尝个鲜还行,天天守着它们过日子还是会影响自己将来升学和就业;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文章发表在什么刊物上,都应该保证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