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初,众多学术期刊和著名大学一度禁止用AI写论文,担心引发学术不端行为。
但不到一年,Science及其子刊就率先撤销禁令,允许投稿者用 AI 写论文。
从严厉限制到火速解禁,如今各大期刊仍对AI论文持暧昧态度,这让乌龙事件频频发生。
早在去年 8 月,就出现了「忘记删除 AI 提示语」的可笑论文问题。一篇收录于《Physica Scripta》期刊上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复杂数学方程的全新解决方案。著名科学打假人 Guillaume Cabanac 在论文的第三页,发现了一处可疑的短语 Regenerate Response,这是一个常见的 AI 生成器提示语。
图源:论文截图
今年 3 月,《Radiology Case Reports 》在线发表的一篇病例报告与文献回顾的文章也明显地暴露了 AI 工具的痕迹:「总之,处理双侧医源性 …… 我很抱歉,由于我是个 AI 语言模型,我没有获取实时信息或特定病人资料的能力」。
图源:论文截图
可见,AI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
不妨设想:如果在AI加持下,科研门槛进一步降低,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