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论文的篇幅长短是否重要?

一篇由计算生物学家Manolis Kellis及其团队于7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35页论文,引发了关于学术论文理想长度的广泛讨论。论文分析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六个大脑区域的基因、细胞通路及细胞类型变化,包含超过20,000字和61个图表。Kellis在社交平台X上分享这篇论文后,引发了同行不同评价:一些人赞赏论文的深度与贡献,另一些则认为篇幅过长,难以阅读和审阅。

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医学和健康科学领域的论文通常较短,约10页。但在数学、法学和人文学科等领域,20页以上的论文并不罕见。Kellis的论文篇幅促使学术界思考,研究是否应集中在特定主题,分篇发布?还是将庞大的数据集和复杂分析集中在一篇论文中?


篇幅是否重要?

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家Alireza Haghighi认为,长篇数据集“图谱”类论文有其独特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领域间的联系,提出新假设,并推动大规模研究。他认为,在今天庞大的数据环境下,创新往往来自于这些全局性、数据密集型的研究。

Kellis回应称,虽然理解有人觉得论文篇幅过长,但每一段、每个图表可能都蕴含有价值的线索。他建议,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总结论文要点。

印第安纳大学的Luke Dabin认为,这类论文难以解读,且容易存在质量控制问题。Kellis的论文中包含475个图表面板,令许多读者难以消化。

出版过程也是一个挑战。Kellis的论文从接受到发表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尽管审稿期间并非全程审阅,《自然》期刊的发言人指出,审稿周期视论文而异,但期刊始终重视严格的同行评审。

简洁更有利?

一些研究者认为,冗长的论文会减少读者群。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Daniel Price表示,长篇论文通常会让更多人望而却步。他认为,过长的论文往往影响自我编辑,导致内容缺乏条理。

《自然》期刊一般推荐论文不超过8页或4300字,且图表不超过6个。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研究团队将成果分为多篇短文发布,便于读者消化。例如,事件视界望远镜发布黑洞图像后,团队发表了6篇论文,分别聚焦于不同方面,效果显著。Price认为,这种分篇发布的方法比单篇长文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