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七旬大学男教授性骚扰女学生,上诉结果仍维持原判

近期,原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澳门大学M姓教授因性骚扰女学生,被判刑。教授不服,上诉,但未获成功。

那么,高校里的异性师生该如何相处?我们在后面分享了一篇博客文章。它提供了一份关于异性师生正常相处的清单。这篇文章应该是可以看到的最好的文章了。选发给大家,供对照、参考、传阅。

先看一下《澳門日報》对M姓教授事件的报道:

七旬大学男教授

被控在校内宿舍聚餐时性骚扰女学生

判处7个月徒刑缓刑两年

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中院审定其未丧失认知自控能力

维持原判

前澳门大学M姓教授2022年7月疫情期间在教职员宿舍开毕业派对,被女学生指控性骚扰,包括多次说出不礼貌且具有性意味的言语,做出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及意图强行袭胸行为。

初审裁定教授有罪,判处7个月徒刑缓刑两年。教授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辩称当时酗酒导致“断片”,但认为自己不会有性骚扰行为。中级法院近日审理认定,事发前10多分钟,教授仍能正常交谈西方权力及学术等话题,未丧失认知和自控能力。综合案情,中院裁定上诉理由不成立,维持原判。

疫控期间聚餐出事

案情显示,教授于2022年7月16日,澳门实施防疫“相对静止管理”(大多数人被要求留在家中)期间,邀请指导的一名来自内地的女硕士生到自己的校内宿舍聚餐,为她毕业前饯行。由于正值暑假及疫情,其他研究生均在外地,教授临时邀请当时升大四的女学生参加聚餐。饭后,教授趁二人进入厨房清洗餐具时,从后抚摸女大四生的臀部及胸部。女大四生要求教授停止,教授才离开厨房。
教授不服初审定罪,上诉称当时已喝醉,无法记起厨房内发生的事,但认为自己不会有性骚扰行为。质疑辅助人(即受害人)的供词不可信,案中唯一的证人(女硕士生)也没有目睹作案过程。在近30年教育生涯中,从未有人指控他对女性有不敬行为。他强调,自己一直最重视老师的操守和责任,难以接受原审法院将师生从属关系代入此案,认为不存在以强凌弱的不对等关系和“性意味”。他还质疑辅助人主动在社交媒体公开案件,推动舆论公审自己,无视司法保密原则。要求改判无罪或将案件发回初院重审。

检察院认为,即使如该证人所言并未直接目睹上诉人对辅助人实施任何行为,但其陈述了辅助人当时有明确的言语抗拒反应。此证言可对辅助人所述提供佐证。另一方面,当晚辅助人是受邀参加聚餐,气氛良好,且事前获得上诉人的推荐信,显示辅助人并无诬蔑上诉人的动机。认为上诉人是“借醉行凶”,利用酒精放纵对辅助人实施不当的身体接触,应当维持原判。
中级法院合议庭于6月27日作出第608/2023号判决。合议庭在审理中认同检方的分析,认为原审判决并非仅依据辅助人的陈述,而是综合了证人证言、嫌犯声明,以及照片、电邮及微信对话记录等证据做出判定。
对于上诉人辩称当时酒醉,导致意识丧失和缺乏性意图的理由,中院指出卷宗中并无证据显示其因酒精影响而失去认知和控制能力。
虽然有一些酒后异常行为,如走路不稳,但据证人证言,在事发前10多分钟,上诉人仍与辅助人在餐桌上聊西方权力及学术等话题,仍知道自己是谁及正在做什么,表明他当时具有意识,并未处于不可归责的状态。裁定上诉理由不成立,维持原判。
关于异性师生正常相处的清单
1、关于底线
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绝对不能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做人有原则,做事有底线,谁碰高压线,谁栽大跟头
2、关于教学
教师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有异性学生需要单独答疑,请直接拒绝。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公共场合回答,确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微信或者QQ的好处就是,留有聊天记录。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规范用语,不要太多口语化和随意化的表达,不能出现敏感或者引起歧义的话
3、关于科研
异性研究生与导师讨论课题时,请尽量安排在工作时间,且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需要开着门,或半开着门,或者有同性研究生在场的情况下,大家一起讨论。晚上讨论课题,最好采用组会的形式。参加学术会议,导师与研究生,不论异性或同性,均不要住在同一房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不安排在同一酒店,或者同一层。
4、关于教辅
教师如果需要承担班主任或者其它辅助的工作,更要明确相处的责任与义务。班主任检查异性学生宿舍,需要有异性同事教师的陪同,且最好与其他班主任一起联合检查。征得宿管同意后,进门之前先敲门,先请异性同事先进,异性同事出来邀请进入后,方才进入
5、关于生活
教师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学生有自己的个人生活,这两者原则上不能交叉。导师最好不要邀请学生到家里吃饭,学生最好不知道导师家的住址,教师即使住在学校里面,学生最好也不知道具体哪一栋哪一单元。大学教师原则上也不应该单独去学生的家里或者学生的外租住所。课题组的聚餐以及其他文体活动请安排在公共场合,如果课题组全是异性学生,需请异性老师或者自己配偶、子女陪同,原则上活动期间,教师不得摄取大量酒精或含酒精类的饮料。教师原则上不得邀请学生乘坐自己的私家车,教师也不应该乘坐学生的私家车。
6、关于崇拜
如果有异性学生,表示崇拜教师,这时候请不要沾沾自喜。请正确引导,崇拜或迷信任何人是一种不成熟的理想主义在作怪,应该将其转化一种努力学业的动力。不要与该类异性学生独处,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夸夸其谈,炫耀自己以往的成绩,这会给学生一种错觉。最关键的是,不要触碰学生身体,这时候一个细微的触碰都会被异性学生解读为,你对他(她)也有意思,这种情况下,绝对不是某地名教授胡扯的安慰学生,一点小意思最后变成大意思。
7、关于青春
如果教师,表示对异性学生有好感,有一种青春一去不返的感觉,并落实到语言和行动上,这时候就非常危险。教师应该自我反省,注意自己的言行,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而不应该利用自己身份上的便利,去俘获异性学生的好感,这种好感是一种不完美的内心缺憾在作怪,应该将其转化为对学生学业的关注与引导。
以上两个如果,都是道德层面的探讨。如果学生真的喜爱异性教师,请自问,能否放弃学生的身份,请直接退学,如果不能,只能证明,这是一种暂时的虚无的感觉而已。如果教师真的爱异性学生,同样请自问,能否直接辞职,如果不能,别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如果能,请在法律框架下,祝好!
8、关于争议
异性师生之间出现争议,教师千万不要老一套,自以为是地进行弹压,认为自己可以摆平,但往往是摆不平。新时代,再也不是以往旧时代,中国的法治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再也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道德时期,武汉王某老师学到了吗?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人权凌驾在学生之上,否则必然事与愿违。新一代的学生充满着蒙太奇,大部分学生都是“道理王”,“自来熟”,有的地方看起来比教师都成熟,可实际上又是不堪一击。所以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面子,尊重学生隐私。在争议的焦点上,可以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第三方调解,有的时候调解不成,就搁置争议冷处理,教师不要觉得,我教书育人,我无比正确,我一定要赢,这样你其实已经彻底输了,输给了自己不可一世的性格。有的时候,能够冷处理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套用一句话There are students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taught but there are also students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